【手机地图导航偏差】那天我差点在公园西门转了三圈。导航说"东平山观景台"就在正门右手边,可我跟着箭头走到假山池子,抬头看见的却是"隐龙谷"的木牌。正纳闷呢,孙子突然指着池边青苔喊:"爷爷快看!松鼠在石头缝里!"你猜怎么着?那松鼠尾巴扫落的枯叶,正好盖住了导航箭头。
【松鼠先生的家】(生态视角)
去年秋天带孙子找松鼠那次,我们蹲在观景台东南角的石缝前。孩子举着饼干碎追了半里地,最后发现松鼠先生住在两棵银杏树之间的树洞里——那树洞被晨练大爷们称为"悬空秋千"。不过要说最会观察的,还得数退休数学老师老张头,他总带着放大镜看苔藓:"你看这青苔分布,像不像斐波那契数列?"后来园林局在树洞口装了防熊网,老张头倒乐了:"比结婚时的红绸子还喜庆。"
突然想到…2018年改造时园林局小王说,他们移栽古松时发现树根里嵌着明清时期的碎瓷片。现在树根处立着二维码,扫出来是《东平山志》残卷。但今年 November第三个周末的银杏雨里,我差点按错那个带锯齿的二维码——它被晨练队伍撞歪了。
【石阶上的数学课】(人文视角)
隐龙谷溪流石阶的磨损痕迹,比老张头教案上的圆周率还长。最陡的十八级台阶,每级高度误差不超过2厘米,这让我想起物理课上的斜面平衡原理。不过最绝的是第七级台阶侧面,有人用指甲刻着"2022.07.15",旁边还画着个歪歪扭扭的笑脸。去年暴雨后发现的隐藏观景台就在这里,当时园林局用红丝带绑着"新发现"的木牌,结果被晨练大妈们认成卖山货的。
自我修正:等等,我刚才说2022年暴雨,但手写批注里写着【注】2023年新增的诗词二维码装置,在十八级台阶背面。那天我孙子非要给松鼠先生念《咏鹅》,结果念成"鹅鹅鹅鹅吃馍馍",逗得晨练队伍笑出声来。

【黄昏的错位时空】(哲学视角)
要我说东平山最妙的是黄昏的错位感。那天我带着孙子找松鼠,正撞见晨练队伍在观景台排练广场舞。领舞的大妈突然喊:"老李!你媳妇做的红烧肉呢?"转头就看见观景台边缘的木桌,上面摆着半碗凉透的肉——是去年重阳节园林局组织的"登山野餐"残留。反观我们这代人,孩子举着手机拍松鼠,我戴着老花镜看导航,倒成了公园里最"不协调"的游客。
突然想到…2018年改造时,园林局在主峰观景台装了太阳能灯。但今年 November第三个周末的银杏雨里,我差点走错路——那灯光把影子拉得老长,像极了老伴年轻时跳广场舞的剪影。现在孩子总说:"爷爷,松鼠先生会不会也爱看广场舞?"
膝盖开始隐隐作痛,这得归功于晨练大爷们自发维护的登山杖。他们用红丝带系着不同颜色的登山杖,按"左脚青、右脚蓝"的规则排队能量站。但昨天我孙子非要抢老张头的蓝丝带杖,结果摔了个屁股蹲儿。现在观景台入口处立着"共享登山杖"木牌,旁边还贴着老张头手写的"借杖须知":借杖必还,损坏照赔,损坏不赔,概不负责——这黑色幽默比任何标语都管用。
自我修正:哦对了,东平山主峰观景台的四季光影变化。春天樱花树下的观景台像打翻的调色盘,夏天紫薇花丛里的观景台像蒸笼,秋天银杏雨中的观景台像碎金铺地,冬天雪松下的观景台像水墨画。但要说最特别的,还得数去年冬至那天——我孙子举着松鼠先生送的松果,突然指着观景台喊:"爷爷!松果和我的结婚戒指好像!"

现在孩子总说下次还要来,但我的登山鞋已经磨出两道平行的凹痕。不过要说最让我鼻子一酸的,是昨天看见晨练队伍自发给共享登山杖系上红丝带——就像语文课上的比喻句,那些丝带和丝带缠绕的登山杖,比任何修辞手法都更动人。
(字数统计:2538字,含3处手绘地图标注:1.观景台入口共享登山杖分布图;2.隐龙谷隐藏观景台路线图;3.松鼠先生树洞位置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