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红色旅游网红打卡地】走入革命烈士家乡 倾听那扇木门背后的家风故事
央广网萍乡7月12日信息(记者 胡斐)此前,记者在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青山镇源头村见到,这儿风光旖旎,一幢幢青瓦白墙的民宅装点浓厚的山林中间,一辆辆旅游大巴驶来荷塘,刮起阵阵荷香。前来参观的游客说着不同地方的话音,或接耳交谈,或拍照留念,或购买地区土特产,宛然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本地举行特点民俗文化活动吸引游客停留打卡(央广网记者 胡斐 摄)
“欢迎大家来到高自立家乡青山镇源头村,现在大家置身‘党史文化长廓’,下面先后前去高自立生平展览馆、高自立故宅、‘独立别人’等景点,我将带着大家充分了解革命烈士高自立以及晚辈甘守清苦传承红色家风的动人故事!”换好工装,佩戴好扩音话筒,该地红色讲解员刘意天早早地开启了“高自立生平展览馆”大门,迎接着今日前来参观的第一批“学生”。
解说员刘意天为“学生”们解读(央广网记者 胡斐 摄)
高自立,江西萍乡市青山镇源头村人,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7月参与中国工农红军。他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追随毛主席上井冈山,经历过中央苏区第一至第四次反“围歼”抗争。1935年7月,高自立做为一共代表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会,是唯一一个入选共产国际监察委员会委员的中国人。
游客静静停留展柜观看(央广网记者 胡斐 摄)
如今,走马观花的方法已经满足不了游客的需要,他们渴望从含有真情实感的细致讲解,及其深刻了解全部观光打卡点的精神内涵。在高自立廉洁自律教育基地内,伴随解说员细致地解读,游客留驻于丰富的史料展板及高自立的死前遗物陈列柜前,通过参观,一点一点地强化了他们对先辈的认识和感受。
根源红色旅游路经带来“学生”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感受(央广网记者 胡斐 摄)
“如何展览馆内高自立的死前遗物展现这么少?”“为何高自立离世后,高家后代选了扎根农村?”“高自立老婆杨竟成返回根源后写的这扇木门在哪儿?”解读环节中,刘意天常常会被问起各类问题。
正在观看高自立情景剧的“学生” (央广网记者 胡斐 摄)
“高自立独女高馥音将大部分的爸爸遗物无偿捐赠给了我们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史料馆,各位看陈列柜里这张便是捐赠的证明原件……”“那扇木门全面地保存到了高自立故宅,大家请跟我先去展览馆二楼收看高自立情景剧,接着大家将前往故宅……”资深的刘意天总能对于游客提的问题做出解释和回应。
永不褪色的高家木门(央广网记者 胡斐 摄)
顺着平整而宽阔的乡村村道,越过蜂蝶飞舞的田里篱笆,参观行到高自立故宅,映入眼帘的是木门上写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十二个字,依然醒目绚丽。“这二扇木门是传承红色精神和家风的骨气牌,教育我们无论生活多么艰辛,都应一心为公,自食其力,真诚待人。”故宅里,高自立后代曾继华带上子孙清理梳理,游客前去,热情周到,讲述着自身印证、经历的家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