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长城的伤痕与呼唤
我第一次踏上“野长城”时,几乎是有些莽撞的。那是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背着行囊,独自一人向着怀柔北部山区进发。目标是那片传说中“未经雕琢”的长城,一段被当地人称为“野长城”的残垣断壁。我总以为,这样的地方,应该保留着它原始的、粗粝的美,带着历史的沧桑和自然的野趣。
然而,现实很快就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还没走多远,我就闻到了一股若有若无的腥臭味。我知道,那不是秋叶腐朽的味道,而是某种不祥的预兆。顺着气味找去,我来到了一个水库边。那水库,本该是山野间最清澈的镜子,映照着蓝天白云和蜿蜒的长城。可那天,水面却泛着一层浑浊的绿,像是被什么东西污染过一样。我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掬起一捧水,那水腥腥的,带着一股化学药品的味道,说实话,那水质让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我注意到,水边散落着不少垃圾,塑料瓶、包装袋,甚至还有几个烟头,像是在这片本应纯净的土地上,刻下的一个个丑陋的印记。
那一刻,我心里五味杂陈。我无法想象,这片我心中神圣的长城,竟然会遭遇到这样的对待。我总觉得,我们对待自然的态度,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历史一样,要么敬畏,要么践踏。
后来,我才知道,这片“野长城”附近,最近开通了一条暗开的收费栈道。说是栈道,其实更像是有人凭空砌起来的台阶和木板,沿着山势蜿蜒而上,直通到长城最险峻的地方。我实在无法理解,为了几个游客的钱,竟然可以这样破坏环境,可以这样粗暴地对待历史遗迹。我那次去的时候,就看到有几个游客,穿着拖鞋,在栈道上嬉笑打闹,甚至还有人在城墙上刻字涂鸦。我走过去,试图阻止他们,但他们根本不听,反而用一种轻蔑的眼神看着我,好像我在妨碍他们的“乐趣”。

那一刻,我感到无比的愤怒和无力。我实在无法理解,有些人为什么会做出那种事。他们难道不知道,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吗?他们难道不知道,他们的行为,不仅是对历史的亵渎,更是对自然的破坏吗?
我注意到,随着“野长城”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这样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暗开的收费栈道越来越多,游客也越来越狂躁。我那次去的时候,就看到有人在长城上生火做饭,有人在附近的水源处洗漱,甚至还有人随地大小便。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行为,简直就是在对自然和人类文明进行挑衅。
在我看来,“野长城”不仅仅是一道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它更是一部活生生的自然与历史结合的史诗。它见证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和变迁。它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静静地站在山巅,诉说着过去的故事。然而,现在,它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暗开的收费栈道,就像是在老人的身上划开了一道道伤口,不仅破坏了它的自然风貌,也损害了它的历史价值。游客的狂躁行为,更是像是在老人的伤口上撒盐,让他痛苦不堪。我注意到,很多游客,他们来到“野长城”,并不是为了欣赏它的美景,感受它的历史,而是为了拍照打卡,为了炫耀自己“勇敢”的经历。他们根本不在乎长城的保护,也不在乎环境的破坏,他们只在乎自己的“体验”。
这种“野蛮旅游”的现象,让我感到无比痛心。我总觉得,我们对待自然的态度,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历史一样,要么敬畏,要么践踏。我们为什么不能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去爱护这片“野长城”呢?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平衡保护与合理利用“野长城”呢?在我看来,首先要加强对“野长城”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暗开收费栈道和非法旅游活动。其次,要加强对游客的教育和管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历史责任感。我建议,可以设立一些志愿者团队,负责清理垃圾、维护秩序、宣传环保知识等。此外,还可以开发一些低影响的旅游项目,比如徒步、露营、摄影等,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和历史的厚重。

当然,这些措施都需要政府、企业、游客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我总觉得,保护“野长城”,不仅仅是为了保护一段历史遗迹,更是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去爱护自然,保护环境。
我那次去“野长城”的经历,让我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深深的敬畏和热爱。我无法想象,如果有一天,“野长城”真的被破坏殆尽,那将会是我们的巨大损失。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野长城”重新焕发生机,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它的美丽和魅力。我总觉得,只要我们用心去保护,用心去呵护,就一定能够让“野长城”成为我们永恒的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