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的鸽群掠过国贸CBD的玻璃幕墙时,我正蹲在消防通道啃冰糖葫芦。糖衣在暮色里泛着琥珀色,你发现没?这味道跟二十年前前门大街那家老摊儿一个样——老板娘总用豁了口的铜勺敲着铁皮桶,叮当声能震得冰糖里的山楂直颤。
(手绘地图标注:国贸三期南广场坐标N39°54’28",E116°22’13")
记得2000年第一次闯进798,红砖厂房的裂缝里还淌着工业废水。那会儿得花大几百才能租到带天窗的工作间,画家老张头总把画架支在废弃传送带旁,说机器的锈味能镇住颜料。现在呢?你闻闻这咖啡香,连墙角的爬山虎都泡着拿铁味儿。上个月看见个穿汉服的姑娘在老锅炉房办摄影展,她镜头里的齿轮间隙里,居然藏着2018年冬至那天我落在祈年殿的银杏叶。
(老照片扫描件1:2003年798初始探访,柯达E100银盐冲印,显影液配方:D-76 1:1,温度20±1℃)
那会儿的景泰蓝作坊藏在钟鼓楼东街,门板用铜锁铰着。王师傅的烟袋锅儿烫着个豁口,他说那是给奥运圣火淬火的。2023年再去,他儿子在抖音直播錾刻,直播间背景是3D打印的珐琅模具。最妙的是他新收的学徒——九零后姑娘用激光切割机雕花,但淬火还得按老法子:把熔化的铜水泼进冰水里,滋啦一声就凝成翡翠色。
(老照片扫描件2:2015年冬至景泰蓝淬火,富士Superia 400胶卷,柯达CT-1显影液,定影液pH值9.5)
你发现没?雍和宫门槛石的温度会变。2019年腊月二十八,我踩着它进庙,冰碴子硌得脚底板生疼。现在春天来了,石头晒得能煎鸡蛋。不过最难忘的还得是2020年春节,空荡荡的胡同里,我看见王师傅蹲在门槛石旁边,用景泰蓝碎料给流浪猫做项圈——他说猫爪子挠过的铜片,比新熔的铜水更温乎。
(手绘地图标注:雍和宫东门石阶坐标N39°50’35",E116°23’57")
前门大街的冰糖葫芦摊永远在冒热气。你闻闻这糖香,跟老舍茶馆的茉莉香一个调性。不过现在摊主儿子在搞新花样:把山楂裹上可食用金箔,说是为了应和故宫角楼的鎏金。我第一次吃的时候,糖壳在舌尖化开的瞬间,突然想起2018年冬至在天坛祈年殿的黄昏——当时观测队用无人机追踪日影,机翼划过的弧度,跟现在无人机送糖葫芦的路线好像。
(老照片扫描件3:2023年冬至天坛日影观测,佳能EOS R5,ISO 400,f/2.8,曝光时间1/1250秒)
作坊的铜烟囱还在冒烟,不过烟味从铜锈味变成了松节油味。你摸摸那烟囱内壁,2015年我蹭掉层铜绿时留下的划痕还在。现在年轻人用3D扫描仪复刻烟囱纹路,打印的赝品贴在真烟囱上,你说这算不算给老东西装了假牙?不过王师傅儿子总说:真烟囱会呼吸,假烟囱只会喘气。
(手绘地图标注:景泰蓝作坊烟囱坐标N39°50’12",E116°23’41")
你发现那些鸽子常飞向哪个方向吗?我跟踪了半个月,它们傍晚总往国贸三期飞。你说这算不算给玻璃幕墙长了翅膀?不过最妙的是2020年除夕,空荡荡的CBD里,鸽群在楼群间排成“北京欢迎你”的阵型,当时我举着手机录视频,镜头里最后定格的画面,是祈年殿的琉璃瓦在雪地里闪着蓝光。
(老照片扫描件4:2020年除夕鸽群轨迹,华为Mate40 Pro,GPS定位精度1.5米,长曝光时间30秒)
冰糖葫芦的竹签头会留疤。你摸摸自己牙缝,是不是有圈凹痕?这跟老舍茶馆的竹帘一个道理——2018年冬至那天,我看见茶馆老板用竹刀削帘子,削出来的竹屑能粘在茶碗里。现在他们改用激光切割机,但竹帘上总留着几道老式刀痕,你说这是不是给机器刻了纪念章?

(手绘地图标注:前门大街冰糖葫芦摊坐标N39°54’19",E116°22’29")
作坊的铜烟囱现在装了风向标,不过老烟囱自己会转。你观察过吗?风向标转的时候,烟囱里的火星子会跟着跳踢踏舞。这让我想起2015年冬至,王师傅用铜水浇铸烟囱底座,火星子溅到门槛石上,现在那块石头还留着个铜色凹坑。
(老照片扫描件5:2015年冬至铜水浇铸,柯达E100银盐冲印,显影液配方:D-76 1:1,温度20±1℃)
最难忘的触觉记忆藏在雍和宫门槛石里。2019年我踩着它进庙,冰碴子硌得脚底板生疼。现在春天来了,石头晒得能煎鸡蛋。不过2020年春节,我看见王师傅蹲在门槛石旁边,用景泰蓝碎料给流浪猫做项圈——猫爪子挠过的铜片,比新熔的铜水更温乎。你摸摸那铜片,是不是比门槛石还烫手?
(手绘地图标注:雍和宫东门石阶坐标N39°50’35",E116°23’57")
(开放式提问:你发现那些鸽子常飞向哪个方向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