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天气预报
今早出门,风刮得跟要把我卷走似的,出门没五分钟,脸上就结了一层白霜。这让我想起去年冬天,我家楼下那棵老槐树,光秃秃的枝桠在寒风中张牙舞爪,活像一只濒死的怪物。那时候,整个大同都裹在灰蒙蒙的天色里,连狗叫都显得有气无力。记得去年那个持续一周的雾霾天,整个城市都像被按下了静音键,连脾气最急的师傅都难得地没发火。他蹲在巷口抽烟,烟圈在灰里头飘得跟梦一样,最后叹了口气说:"这鬼天气,连人都给憋屈坏了。"那时候我才真正明白,天气这东西,它不光是冷热干湿那么简单,它是个活生生的东西,能把你心里的气给堵住,也能突然让你破涕为笑。
说到这个,我又想起…其实每年开春那会儿,看老人们提着小铲子去院子里"抢"第一缕阳光,那种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比天气预报里任何数据都生动。他们弯着腰,把沙子铲到向阳的墙根下,嘴里还念叨着什么,我听不清,但看着他们冻得通红的手指在阳光下慢慢暖和过来,心里头就特别软。大同的春天短得像个笑话,可老人们总能把它过成个史诗。我站在楼顶往下看,那些铲沙子的身影在灰蒙蒙的天底下亮得刺眼,突然觉得,我们这些天天盯着手机看天气的人,活得可真够失败的。
说到天气,不得不提大同的夏天。那叫一个晒,晒得人从里到外都发蔫。去年夏天,我帮朋友在酒吧打工,九点下班,走出大门时天还亮着,可等走到家,路灯已经亮了。我摸着被晒得脱皮的脸,突然想起小时候在乡下,夏天中午太阳毒得能把人晒晕,奶奶就教我们在井边玩"踩影子"的游戏,把影子踩得老长,说这样能避邪。那时候觉得好玩,现在想起来,那哪是避邪啊,分明是夏天教给我们最朴素的生活智慧。后来我开了家小饭馆,夏天生意特别好,后厨的师傅们总在灶台边挥汗如雨,可每次端起凉茶时,眼睛里都亮着光。他们管那凉茶叫"续命汤",说实话,我挺烦这种鬼天气的,但又觉得它挺有诗意。
但话说回来,最让我受不了的还是大同的冬天。零下二十度的日子,出门五分钟,回来刮掉一层皮。可就在这种天寒地冻的时候,我见过最温暖的人间烟火。记得有年冬天,我骑着电动车去城东送宵夜,路上碰到个老太太摔倒了,我赶紧下车扶她,结果她抓着我的手说:"小伙子,谢谢你,你冻坏了吧?"说着就要给我塞她兜里的糖块。我笑着摆摆手,可心里头却甜得不行。后来我才知道,老太太是住在城东的老住户,老伴走了以后,每天就靠出门遛弯打发时间。那天我送完宵夜又帮她买了点菜,她拉着我的手说了半天感谢的话,最后还嘱咐我天冷多穿衣服。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大同的冬天虽然冷,但人心却能暖到融化冰雪。

我注意到,大同人好像特别能扛天气。沙尘天里,大家照样出门上班;酷暑中,市井里头的叫卖声还是那么热闹;严寒里,老人们照样在广场上扭秧歌。这种韧劲儿,让我想起去年冬天,我路过铁路桥下,看见几个年轻人围着火炉喝酒,旁边蹲着个捡废品的老人,他们把喝完的啤酒瓶递给老人,老人摆摆手,可还是接过去擦干净放在一边。我站在远处看着,突然觉得,这就是大同人吧,嘴上抱怨着天气,心里却把每一点温暖都记在心里。这种性格,可能就是被天气给塑造出来的。你看,沙尘天里大家戴着口罩,可转过身就能为陌生人让座;酷暑中大家喝着冰镇啤酒,可晚上还能爬上屋顶看星星。这就是大同人,耐得住寂寞,扛得住风沙。
说到气候变化,我挺担心的。记得小时候,冬天能下好几次雪,现在连雪都难见着了。前年冬天,我带着孩子去南山玩,等我们爬到半山腰,雪已经化得差不多了,孩子趴在雪地里哭,说想堆雪人。我蹲下来,用冻得通红的手给她堆了个歪歪扭扭的雪人,她抱着雪人笑了,眼睛里全是光。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如果以后再也下不了雪,那我们这些做父母的,该失去多少跟孩子相处的机会啊。但话说回来,人类能改变天气吗?我们这些普通人又能做些什么呢?可能,我们能做的只有像大同的老人们那样,在每一缕阳光下感受温暖,在每一场雨雪中珍惜遇见。

站在楼顶往下看,大同的夜色已经亮得像白昼。风还是那么大,可我已经不觉得冷了。毕竟,在大同,天气从来不只是天气,它是我们生活的注脚,是我们情感的载体,是我们与这座城市最深的羁绊。就像那个总在沙尘天里给我带糖块的老太太,就像那个在酷暑中为我擦汗的师傅,就像那个在严寒里为我堆雪人的孩子。这些瞬间,比任何天气预报都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