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正好看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的人蹲在欢乐谷门口,跟几辆刚停下来的旅游大巴司机嘀嘀咕咕。心里咯噔一下,这场景眼熟啊,跟我当年在景区服务一线的时候一模一样。那时候,我们管这叫“突击检查”,目的嘛,说白了就是看那些旅游大巴有没有“猫腻”。
欢乐谷周边的旅游大巴市场,在我看来,一直是个挺复杂的生态。你说它不规范吧,确实存在不少问题。超载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记得有一次,一辆大巴在进站时,门口堆满了行李,乘客们挤得像沙丁鱼罐头,那叫一个“热闹”。还有服务,有的司机态度傲慢,对游客爱答不理,有的则明码标价,额外收费,比如强制买保险、推销购物点什么的。安全隐患也时有发生,比如车辆保养不到位,或者司机疲劳驾驶,这些都能在检查中暴露出来。
说实话,那次让我印象很深的是遇到一个游客投诉,说车上有个乘客咳嗽不止,空气里弥漫着一股难闻的烟味。我过去一看,原来是司机在偷偷抽烟,车厢里还坐着一个乘客,显然是二手烟受害者。当时我就想,这车能安全上路吗?后来投诉被记录下来,司机被罚款,车也被扣了。这事儿让我意识到,检查其实挺必要的,不然游客的体验会越来越差,景区的形象也会受损。
我当年在景区工作的时候,对旅游大巴运营的细节了如指掌。那些司机,有的确实是“老油条”,各种门道门儿清。比如,他们会利用游客对景区不熟悉,绕路带去购物点;或者,在景区门口故意放慢速度,制造拥堵,然后趁机加价。还有的,为了多赚钱,硬塞下超载的乘客。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游客的利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

这次联合检查,我觉得是个好现象。多方参与,效率肯定高,覆盖面也更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交通部门、景区管理处,大家一起动手,能更全面地发现问题,也能更有效地进行整治。这比我当年一个人在景区门口喊口号要强多了。

不过,我也有些顾虑。检查是必要的,但会不会过于频繁?频繁检查,会不会给合规的企业带来不必要的负担?毕竟,这些企业也需要生存,也需要赚钱。而且,检查标准是否统一也是个问题。不同的检查人员,对同一问题的判断标准可能不一样,这容易造成混乱。
再说了,检查只是手段,目的还是为了规范市场,提升服务质量。如果检查过于严苛,把一些小问题都放大,那可能会让一些合规的企业也受到冲击。说白了,就是要在监管与服务、安全与效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这次检查,对整个旅游大巴行业规范化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通过检查,那些不合规的企业要么被整改,要么被淘汰,市场秩序自然会越来越好。这对游客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他们可以乘坐更安全、更舒适的大巴,享受更好的旅游体验。
当然,检查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巩固成果。我觉得,未来应该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对旅游大巴的日常监管,而不是搞突击检查。同时,也要加强对司机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安全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旅游大巴行业的整体水平。
站在景区服务一线五年,我对旅游大巴运营的细节和游客体验有切身体会。我经历过风风雨雨,也见证过市场的变化。在我看来,这次联合检查是旅游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是对旅游大巴行业的规范,也是对游客权益的保护。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就一定能让旅游大巴行业变得更加规范、更加有序、更加美好。嗯…未来可期,但路漫漫其修远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