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刷手机,看到那条新闻,上海71岁的老太,卖掉房子,自驾游走了九年,回家就住几天,还不打算给亲人留一分钱。我看着屏幕,心里头有点发堵,又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触动。这事儿,搁在以前,我可能觉得这老太是绝情,不孝。可现在,我看着窗外晚霞,想起年轻时自己做的傻事,又觉得,嗯,或许吧,人生这事儿,哪有那么简单的对错。
我理解她,不是说她做得对,我是理解那种想要“为自己活一次”的心情。你想啊,七十多岁,本该是儿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她却选择了这样一种近乎漂泊的生活方式。这背后,肯定不是简单的“自私”就能解释的。我观察到,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在谈论“断舍离”,追求精神自由,这老太的行为,某种程度上,是提前了几十年的“断舍离”。她把房子,把所谓的“家”,把亲人的期望,一股脑儿地“舍”了,去追求一种她想要的“自由”。这种自由,可能就是想摆脱几十年被定义的角色——妻子、母亲、女儿,去体验一下纯粹的自我。

话说回来,孝顺这事儿,从来都是复杂的。我们传统观念里,孝顺就是“有出息”,给家里争光,最好能“光宗耀祖”。还有一条,就是“孝顺”就是要对家人好,物质上要供养,精神上要陪伴。可这老太,她没做到后者,甚至可以说是“背叛”了前者。她把辛苦攒下的钱,自己花在旅游上,没给子女留下什么。从世俗眼光看,这确实挺让人寒心的。可我想起我表哥,他创业失败,欠了一屁股债,家里人都劝他放弃,找个安稳工作算了。他当时跟我说:“哥,我这辈子,不想再过那种被生活推着走的日子,就算砸锅卖铁,也要再试一次。” 那种眼神,我知道,他不是赌气,是真的觉得,人生如果不能为自己搏一次,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他当时的样子,跟我年轻时离家闯荡时的样子,何其相似。
我经历过类似的选择。大概二十年前吧,我辞掉了当时挺稳定的工作,跟着一个朋友去南方闯荡。那会儿,家里人都觉得我疯了,说:“好好的工作不要,跑去外面吃苦?” 我没多解释,就是觉得心里憋着一股劲儿,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想证明自己能做成什么。结果呢?闯了几年,没闯出什么名堂,钱没赚到多少,还差点把身体搞垮。但那段经历,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值。它让我知道了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也让我更理解了家人的不易。那次经历让我明白,所谓的“个人追求”,很多时候,跟“孝顺”并不完全冲突,关键在于你怎么定义“成功”和“幸福”。
这老太的选择,也折射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些变化。老龄化社会来了,很多老人开始思考,他们的人生下半场要怎么过。以前,养儿防老似乎是唯一的选择,可现在,随着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老人开始追求自己的兴趣,比如旅游、学习、发展爱好。他们手里有了一定的积蓄,也渴望摆脱家庭的束缚,活出真实的自己。这本身不是坏事,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当然,这其中也可能伴随着代际沟通的障碍。子女可能担心老人的安全,不理解老人的想法,觉得老人“不务正业”。而老人呢,可能觉得子女太功利,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这种矛盾,其实在很多家庭都存在。
财富观念也在变化。以前,大家觉得有钱就是好,能给孩子留下财产就是最大的成功。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得,钱是重要的,但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精神满足感、个人成长、体验生活,这些越来越被看重。这老太不留给亲人一分钱,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在表达这种观念:我这一生,活得挺自在,钱对我而言,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体验了我想体验的世界。
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这老太的行为,到底是对是错?我觉得,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从传统道德的角度看,她确实有做得不妥的地方。但从个体生命体验的角度看,她又勇敢地活了一次,没有让世俗的期望绑架自己。她的选择,提醒我们,人生的意义,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有权利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哪怕这种选择不被大多数人理解。
对我个人而言,经历过一些事情之后,我越来越觉得,重要的是找到自己内心的平静和满足。钱是重要的,它能带来安全感,能让我们更好地生活。但钱不是万能的,过度追求物质,可能会失去更重要的东西,比如健康、亲情、内心的安宁。如何平衡好个人追求和家庭责任,这确实是个难题。我想,关键在于沟通和理解。家庭不是单方面的付出和索取,而是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相互支持。

这老太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些人和事,也照出了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可能都存在过的挣扎和渴望。她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这条路或许孤独,或许不被理解,但她走了,并且活得似乎很快乐。这让我想起梭罗在《瓦尔登湖》里写的:“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 老太的行为,虽然方式和目的与梭罗不同,但那种想要“活得深刻”的渴望,是共通的。
最后,我想问自己,也问问大家: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你会选择一条更稳妥、更符合世俗期望的路,还是像这老太一样,哪怕不被理解,也要勇敢地去追求一次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嗯…这个问题,可能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吧。而重要的是,无论选择哪条路,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安宁和意义。毕竟,人生这趟旅程,最终能让自己心安的,或许不是走了多远,而是看过了多少风景,经历了多少成长,以及,是否活成了自己最喜欢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