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十大著名景点---佛山南风古灶旅游区
佛山南风古灶旅游区
南风古灶旅游区,建于1506年,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高庙路。景区是围绕南风灶、高灶、高庙、林家厅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创建的,也是集旅游、观光、生产、习艺、讨论、参加、购物于一体的我国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聚集了山公微雕、古作车拉坯、拍大缸、打草鞋等传统工艺精粹,又汇集了舞狮、武术、粤剧、剪纸等民俗文化精华,天天都吸引了很多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人们。
别称: 南风古灶
门票参照:25元
开放时间:08:30~17:30
适合时节:全年
提议游玩时间:2~3钟头
旅游景点等级:2009年(4A)
所在地/隶属: 广东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
介绍攻略
基本介绍
我国是瓷器之国,而石湾是中国历史上岭南重要的陶业基地,有着“南国陶都”的美称,以五千年的制陶历史而享誉世界。石湾陶业鼎盛时期,共有龙窑107座,容下生产工人六万多,获得“石湾瓦,甲天下”的声誉。
佛山南风古灶旅游区位于有名的南国陶都石湾,集旅游、观光、生产、习艺、讨论、参加、购物于一体。南风古灶景区内有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被称为瓷器活化石的南风古灶跟高灶,五百年来窑火不绝、生产未断,全球少见,已载入吉尼斯纪录全集,景区内也有林家厅、高庙偏厅等2个市级文物古迹,以及巨型陶瓷壁画-古城陶源史画、瑞龙献宝、古灶榕风、仿古寮场等景点。
南风古灶旅游区从2000年起开放招待游客,是一个全新的游玩景点,至今已招待很多国内外游客,变成佛山甚至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新旅游热点。要知道石湾历史悠久陶文化,不上南风古灶旅游区将是一大缺憾,靠近这将让你深入了解石湾的陶文化,掌握陶的生产过程。
游客观光游览之外,还能够参加玩陶、烧陶。石湾的陶艺自明清迄今强盛发达,卓有成就、颇具艺术才华的陶艺家也层出不穷。如今,玩陶已成为都市的一种新时尚,到南风古灶参观,由陶艺师傅亲身教授陶艺制作,有利于陶艺发烧友开阔视野、提升审美意识并掌握制作技巧,亦有利于少年儿童发挥出艺术潜能和丰富的想象力、想像力。
景点景观
南风灶
南风灶始建明正德中(1506—1521),近五百年也,为国重文物保焉,它为世存一存用,古之薪龙窑。龙窑之称是源于窑,依山而建,其体长二百三十四.四米,内长三十.87米,宛如一条龙降低众,故其民则此谓“龙窑”。然石湾之人又称为“灶”。”龙窑,以窑头柴者如旧家中柴炊爨之灶也,且陶皆以龙窑烧物可,其觉龙窑犹家之“灶也要。加此龙窑之灶口正对南方,且灶尾榕荫,每至夏凉风习习,故曰“南风灶”。
高灶
高灶是始建明朝万历年间,已有400年的历史。高灶总长32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灶结构和操作步骤与南风灶是一致,“高灶”称呼是由于这条窑设在高庙后边,窑主希望它能承揽高庙兴盛的香烛,因此起名叫“高灶”。
高庙
高庙兴建清朝,别名“福善祠”,祀北极镇天真武大帝,与佛山灵应祠(祖庙)“并昭显赫”。庙内存有清朝顺治、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朝重修福善祠碑记共12通之多,是石湾镇历史发展的证据。后因被火烧毁,现只保留其偏厅。
林家厅
始建明朝。始为林氏家庙。至清嘉庆年间(1796-1820),林绍光(嘉庆丙辰举人),林龙光(乾隆壬子乡试举人),林缙光(嘉庆戊辰乡试举人)兄弟三人将家庙改作住宅,称为林家厅。深三进,同样庭院,楼阁厢房等,是颇具特色的宗祠民宅合一的建筑。
明清古建筑群
林家厅周边一带的古民居群,为明清时代建筑,具备岭南民俗文化的建筑特色,是古建筑文明的财产,迄今保存完好,2002年变成广东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儿建立了国际艺术家村,现已有30多位国内外知名艺术家入驻,将来会有几百名艺术家、创意者长期在此生活、写作。
石湾陶瓷博物馆
石湾瓷器博大精深,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独特而无可替代的地位。石湾河宕贝丘遗址出土的几何印纹照片,承载了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湾陶瓷历史,显示了先人的聪明智慧;而浓雾岗唐代窑址的发掘,验证了唐宋时期石湾已成为岭南陶器生产地;发展至明朝更具“石湾瓦甲天下”的美称。为呈现陶业的历史演变,展馆内展览共有瓷器拾隅、陶的产生、窑的演化、石湾二十四行、石湾陶艺、瓷器发展六大部分。尤其以第四部分“石湾二十四行”为核心,阐述了明朝至民国石湾陶业历史源流。
古窑印象
“古窑印象”占地400余平方米,注重复古、传统怀旧的岭南风格、保存之前古窑纯正的制陶办公场所,凸显出陶文化的层次感。“古窑印象”分成“陶艺廊”、“演艺厅”、“古瓦飞瀑”、“亲水休憩区”四大部分,为游客展现传统制陶技艺,保证“后场到前场,生产到展现”,并融入游客的互动环节,向其产生耳目一新的感受。
窑尾大缸作坊
窑尾作坊位于南风灶的尾端,主要展示拍大缸、模型、施釉等陶艺制作生产。作坊里的龙窑师傅为游客展现拍大缸演出,凭着师傅的巧手和多年经验,游客可亲眼看到陶泥转变成龙窑大缸。更可见南风古灶特有磨具印做成各色各样的商品,再通过施釉、晾干等程序换化为龙窑柴烧商品。
玩陶核心
3000平米全球较大的玩陶核心,能同时容下3000人快乐玩陶,是岭南具特色的陶艺互动培训中心,同时也是世界陶文化艺术交流核心。有中外陶艺师现场交流指导,当场拉坯制做各种形状的陶具,更可亲身写作一块理想砖,著作会由500年古龙窑烧造。
非遗文化
山公微雕
石湾微雕又称石湾微塑,别名“山公”,是石湾陶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工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国微雕历史源远流长,远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现小型雕刻。石湾陶艺始于唐代而盛于明清,清末后期开始流行陶塑手艺。山公虽小,但神态真实,特别是能把角色的喜怒哀乐描绘得淋漓尽致,可谓别具匠心,栩栩如生,做到型、神、意的高度统一。
饶宝莲剪纸
佛山剪纸在宋代已有流传,盛行于明清两代。佛山剪纸苍劲古朴,构造雄壮豪放,用色浮夸富雅,可分为单色剪纸、衬色剪纸、写色剪纸和铜凿剪纸等四大类型,根据剪、刻、凿、印、写、衬等手艺并用展示出独特的地方特色。饶宝莲,佛山剪纸非遗传承人,是佛山剪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永才的首徒。在师傅的帮助下,饶宝莲复活了失传30余年的铜凿剪纸,并据此进行改良创新。
香云纱
香云纱别名薯莨纱,别名莨花纱、云纱,原名“莨纱”,在纺织上香云纱的特点是以桑蚕土丝为原料,经线以绞纱组织织出含有几何形小提花的白胚纱,在织出纱罗组织织物和平纹丝织物后,再换广东独有植物薯莨的汁液(含有宁胶与单宁酸)数次侵泡、晒擦抹练熟的坯绸上,使织物粘聚一层黄棕色的胶状物质,完用珠江三角洲地区独有的含有多种矿物质的河涌污泥遮盖,经反复多次晾干、水洗、发醇,制作而成的一种昂贵纱绸产品。因为衣着行走会“沙沙”直响,因此初叫“响云纱”,后人以楷音称为“香云纱”。其染整工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九江双蒸博物馆
九江双蒸酒传统酿造技艺要在南海九江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下创造形成的,具有鲜明的区域文化特点。依靠西江水岸合适的局部气候、甘冽水质和独特的酿酒方法,九江人民酿造出适宜岭南气候条件下饮用的优质酒酿。九江双蒸酒传统酿造技艺的发展史,即是一部明清至今南海九江酒业的专业发展史,又是一部南海手工业、经贸的发展史,同时又是岭南文化发展史的一部分,更承载了华人国外图存的艰难历程。
交通指南
1、可乘坐178A公交车至南风古灶站下车。
2、可乘坐169路、109路、120路、137路、155路、171路、185C路等公交车至南风古灶(忠信市场)站下车。
3、可乘坐101路、134路、150路、G9路等公交车至陶都站下车,步行至南风古灶。